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如何理解从“稳健”到“适度宽松”?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重磅发声

  • 新闻
  • 2024-12-13 21:04:04
  • 7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12月两大重磅会议召开之后,“适度宽松”成为了金融热词。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将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随后召开的中国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沿用了这一表述,标志着我持续了14年之久的“稳健”货币政策正式转向。

  如何理解“适度宽松”?1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逆周期调节的体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增强了货币政策的应对能力和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表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邹澜还称,中央定调货币政策取向为“适度宽松”,具有极强的信号意义,强化了政策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增加投资者信心,提升消费意愿,进一步激发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事实上,早在11月8日央行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之时,就有业内权威专家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名义上是稳健的,实际是适度宽松的。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困难和挑战,外部不确定性也在上升,未来货币政策还会保持对实体经济足够的支持力度。

  具体来看,央行在今年2月5日、9月27日各降准0.5个百分点,7月份、9月份分别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0个基点和20个基点,降准、降息措施力度大、速度快。

  此外,央行还创新推出国债买卖操作、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不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9月以来,人民银行还优化调整了多项房地产金融政策,创设了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新工具。政策加码之后,经济已经初现企稳态势,市场信心也得到明显提振。

  “展望2025年,在‘适度宽松’的定调下,货币政策或更注重内部平衡,明年降准降息仍然可期。”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从两大重磅会议的表态来看,未来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向内需倾斜。一方面,货币政策或通过更大力度的降息以缓解私人部门的负债成本;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或更大力度配合财政政策,进一步通过降准、国债购买等方式提供流动性对冲政府债融资放量。

如何理解从“稳健”到“适度宽松”?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重磅发声

  “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和银行稳健经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4年后再提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且细节表述上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三处变化。一是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变为保持“流动性充裕”,体现了更大的支持力度;二是“适时降准降息”,进一步明确了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实施路径;三是 “货币供应量增长应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中表述有所微调,由去年的“价格水平”变为“价格总水平”,隐含的政策意图不止是指CPI回升,还包括GDP平减指数的回暖。

  邹澜在上述采访中表示,人民银行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在价格上持续发力,在总量上继续施力,在结构上聚焦用力,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防范资金空转,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和银行稳健经营的平衡,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告诉记者,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提出,预示着未来货币政策的扩张力度将会更大。这一调整将包括一系列常态化的政策手段,如存款准备金率的进一步下调,2025年存款准备金率预计会下调一个百分点左右。同时,利率水平也将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的下调将带动市场利率的持续下行。我们预测,2025年政策利率下调的幅度可能会达到40至50个基点。 

  然而,连平认为,政策利率调整还需考虑两个关键因素。一是银行息差在短期内是否会出现快速收窄,这可能会对商业银行构成一定压力。二是人民币汇率,政策利率调整需要适当考虑其对汇率贬值可能带来的压力,避免与外部压力形成合力。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下调虽然有一定的空间,但会保持一定节奏和有序且可接受的下调幅度。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采访中也表示,明年将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创造有利的利率环境,支持扩消费、促投资。同时,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维护存贷款市场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提升银行自主理性定价能力。

  上述负责人还称,明年还将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强汇率预期管理,有力应对外部冲击,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银行还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助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体现实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合力。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具体举措方面,邹澜表示,打好宏观政策协调配合“组合拳”,为政府债券发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增加国债买卖操作,助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体现实效,共同支持稳增长、调结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认为,2025年财政狭义赤字率和广义赤字率(含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均将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率提升至4%以上,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有较大规模增长。

  华源证券固收分析师廖志明指出,央行买卖政府债券能够提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性,也能有助于利率曲线的控制,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央行买卖政府债券可结合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降低政府债券集中发行对流动性的影响。

  廖志明还称,现代中央银行最主要的抓手是短端利率,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短端利率水平,进而影响中长期利率。央行买卖政府债券使得央行能够有效地调节债券收益率曲线,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此外,央行参与二级市场国债买卖还可以提升国债流动性,降低政府债券发行压力,也可以降低政府融资成本,更好地支持国家建设及实体经济。

  记者留意到,今年10月,央行公告称,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建立联合工作组,并召开了工作组首次正式会议。本次会议确立了联合工作组运行机制,主要内容聚焦债券市场平稳运行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债买卖。

  “联合工作组的建立意味着财政部门和货币当局之间建立更密切的国债发行沟通机制,以便货币当局更为精准地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避免形成国债发行利率的不合理波动。在一些时候,两部委可共同协商确定国债发行的时点、规模以及期限。”光大证券(维权)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解读。

  在上述采访中,央行货币政策司有关负责人还表示,作为金融管理部门,人民银行将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持续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强化与其他宏观政策的合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有话要说...